杂书茅房

《一百个人的十年》-冯骥才

摘抄:

  • 在延绵不绝的历史时间里,十年不过是眨眼的一瞬。但对于一代中国人有如熬度整整一个世纪。如今三十岁以上的人,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命运不受其恶性的支配。

  • 也许由于上千年封建政治的高压,小百姓习惯用抹掉记忆的方式对付苦难。

  • 历史的过错原本是一宗难得的财富,丢掉这财富便会陷入新的盲目。

  • 以我的人生经验,每人心中都有一块天地绝对属于他自己的,永不示人;更深的痛苦只能埋藏得更深。


  • 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悲惨,也不能和小百姓们相比。大人物的冤枉总容易解决,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,碰巧了机会,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。

  • 崇拜是把自己掏空了,交给人家。如果人家拿过去随手一扔,或在人家手里丢失了,你呢?你就光剩下一个空壳,整个完了!人生是一次性的。你便永远像个空纸盒那样被遗落在世上,无法挽回。

  • 天真比愚蠢更愚蠢。


  • 生活呵,你到底还有什么更糟的,先把最糟的叫我尝受行吗?

  • 崇拜?我说不清了。反正我需要一种精神支持自己,鼓舞自己,把自己装满,否则你怎么活?

  • 我再没劲儿了。我发现,一个人,打起精神也是活着,心灰意懒也是活着;一次我从一面小镜子里看见自己满面灰尘,马上洗过,再看,依旧灰蒙蒙,无光,眼睛竟然也没光泽。可是我这时才二十四岁呀!

  • 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,是一种心灵屠杀。


  • 可是,即使我活到七十岁,我也会认为,这十年就是我的一辈子。

  • 人嗯,在哪儿就得从哪儿开始起步。

  • 我们要是不下去,两千万人会给城市造成多大的压力。尽管我们受骗,我们受苦,但我们支撑这国家大厦几乎坍塌的一角,是吧?

  • 它应当枝叶繁茂的时候却过早凋落了,布满伤疤的躯干却支撑着坍塌的天空的一角。

  • 拯救灾难的,不是圣贤,永远是人民


  • 在灭绝人性的时代,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只有毁灭自己


  • 想为国家干点事,大概是每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愿望,但因干事而遭难,便是中国知识分子都感受到的不幸。可是,背着这痛苦,仍然想干事,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优点呢?现在有人说这是我们的最宝贵之处,也有人说是我们的最可悲之处。哪个说法更对?

  • 黄土地的悲哀——它一边遭受践踏,一边依旧赤诚地奉献果实。


  • 为什么那次不枪毙我?活着,天天都是在陪绑呀!

  • 我是在童年就低下头的,这头不好扬起来呀

  • 她不会再有倾盆大雨、雷电交加的宣泄。年纪轻轻,却早把生活中最难承受的东西都消化过了。

  • 真正的残暴,是针对无辜。


  • 畸型的社会,智慧也是畸型的。


  • 夕阳想用它最后的光,照透这个世界。


  • 含泪的笑,哭笑不得,似笑非笑——仿效第八代评论家擅长模拟最新学科术语的方式来说,这属于“边缘的笑”、“交叉的笑”或叫做“包容多种内心机制的笑”。

  • 爱情既然是爱自己所爱的,实际上都是爱自己。对方都带着自己假想或梦想的色彩,把自己的笑当做对方的笑,将自己的感情放在对方身上来感动自己,

    所以我又认为,初恋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段精神失常期,进入一种幻觉状态。

  • 不要看他的脸,要学会看他的心。

  • 人都是正常的,荒诞都是生活的强加。换句话说,荒诞是生活的本质。

  • 一样东西带给你幸福,你要警惕——它必然同时还带给你不幸。

  • 俗话说,经是好的,都叫下边歪嘴的和尚念坏了。

  • 那时,一个人的命运,往往也是千万个人的命运。

  • 天下如此,何谓之冤?连冤都不觉冤,这才叫真正的超然世外。日子也过得顺溜了。

  • 无论如何跟以前接不上气了,回不到那趟道上去了,我却并不伤感。我很清楚,伤感是帮助命运害自己。干什么再跟自己过不去,就照自己现在这样活吧。

  • 我只相信,谁也无法把我再度变回去。

  • 生活超出人的想象那部分是荒诞。


  • 经历本身就是一切。

  • 说老实话吧我不后悔,我可以忏悔,但我不后悔。因为当时我们不是怀着卑鄙的目的参加的。当时正经八板当革命来对待的,你说我们受了那么多罪。那阵第一次参加武斗的时候,黑夜都不敢睡觉,每天鞋都不敢脱呀。外边一声哨,骨碌就起来。没黑夜,没白天,不能退缩,退缩耻辱。也有逍遥的呀,那时逍遥的简直像狗屎堆一样。

  • 我觉得我们这拨人哪,也可能是国家最稳定的因素。他们深知两种路线不同的苦。他们受过那种集中听党的话的教育,而且在当前这种开放局面,这拨人一般都比较稳定。他们既不像老的那一代盲目地反对,也不像年轻的一代准备全部接拿过来。

  • 世上最大的悲剧,莫过于圣徒受骗。


  • 弱者的依靠只有法律。那么,法律的依靠是什么?

  • 是性格悲剧,还是悲剧挑选的这种性格?


  • 如果你认为自己赤胆忠心,忠于国家,忠于事业,你感到你的心、你的血液、你整个身体都是透明的。但夹在那厚厚的硬纸封皮的档案中的你,却可能是满身污点的另一个人。关键时刻人家都是从这“另一个”的你来判断你,对待你,决定你。

  • 在人间得不到幸福,还能去哪里得到?

  • 罪恶的结果,永远没有句号。


  • 有时觉得没有自己,好像自己被一种强有力的东西消化了:事业成了,自己却消失了。你尝过“没有自己”的滋味吗?这是种很深刻的内心的苦味。但只有这样,你才能够把事情干下去,否则就会被卷进去,成为政治的牺牲品,一辈子对社会对国家毫无贡献,岂不更可悲!为什么我们想为国家做点事,这么难被理解,总是处在这种可怜巴巴的境地?国家呵,我对它的感觉很奇怪。一会儿觉得它很具体,很神圣;一会儿觉得它很空,很无情……一次,我还有种非常荒诞的感觉,觉得国家被一小块一小块切得很碎,掌握在一层层很多人手里,你和它有距离。

  • 在封建传统中,国家的主宰者就是国家。


  • 任何人都是牺牲品——这就是那个奇特的时代。

  • 哎,作家,我问你一个问题:人为什么不能重活一次?这是谁定的?人如果真的能重新活上一遍,准能活得没有失误,活得聪明而真实,活得不留下任何遗憾,但为什么偏偏你只能活一次悔恨重重,无从弥补,愈活愈沉重,最后不是死了叫人埋进黄土,而是沉重的心把自己压到土里边去。

  • 软弱使我们只能瞧着命运把您一个人抛给了苦难。

  • ‘不敢爱’本身就是一出人间的悲剧,能把纯洁的爱变化成无知的恨,这种爱与恨的颠倒是残忍的。

  • 中国人的宗教不讲忏悔。没有忏悔,人会活得愈来愈狠,或愈来愈累。对于有心灵生活的人讲,没有忏悔就无法活。我的心便成了我的忏悔室。每逢此时,我就躲进我幽黯的忏悔室里,与自己喃喃对话。

  • 人生有一万条路,但每个人只能走一条。如果你选错了,即使后来知过改过,曾经的过失也无法弥补。

  • 永远再不要单纯,永远再不要做违心的事。宁肯为真心付出沉重的代价,也不要为违心付出悲惨的代价。

  • 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。


  • 也许这不是绳索,是一种善意的忧虑。担心如此便会加重人们背负的重石,向前举步维艰;担心痛苦多了便不会笑;或者直说了吧——担心总去褐那疮疤,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的信心——这是深藏于某些人心中的一个荒谬无知的逻辑。

  • 我们民族也许苦难太久太深,总是避讳言之不吉;而放弃教训的民族是没希望的。人类前进所必须的力量,一半来自教训。任何民族的奋发自强都需要两种清醒:清醒地面对世界和清醒地面对自己,清醒地面对未来也清醒地面对过去,中间不能隔裂;清醒必须全清楚,含糊就会全糊涂。

  • 不用说教,历史在说话

  • 历史的悲剧也能升华出一种神圣感,这情感强化人们对正义、善良、民主、和平与生命本身的爱和珍惜,对邪恶、专制、战争和反人道的仇恨和警惕,唤醒每个人对人类未来命运都应具备的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暖意十足的淡绿色的春光,洒在一座万人坟墓巨大的拱形石盖上。那坚硬的石面被利器凿着一行字:

    “我们的命运是你们的警钟。”


  • 在这荒凉的野地里,哭声和风声水声一样,谁理你?

  • 有时,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痛苦。

  • 告别了妈妈,再见吧故乡,还有那金色的学生时代,只要青春进入了史册,一切就不再返回;告别了妈妈,再见吧故乡,我们去沉重地修理地球,那是我们的神圣天职,我可怜的命运哟!

  • 每个人心里那只眼睛都睁开并目愈来愈亮了。

  • 每一个知青都已经明白,他们为国家承担过什么——也就是七○年,国民经济完全搞垮了。国家已经没有力量给两千万知青安排工作,放在城市又不安全,怕出乱子,这才想出“在广阔天地里大有做为”的冠冕堂皇的口号,把我们放逐四方。于是我们这支曾经为他们冲锋陷阵、赤胆忠心的千军万马,统统落入安排好了的陷阱里。尽管我们曾经悲哀之极,尽管我们吃了苦头,但连国家也挑不动的担子,叫我们十几岁孩子们瘦弱的肩膀扛住了。是我们撑住这倾斜的柱子,才避免了国家大厦的坍塌。你说,难道我们不伟大、不是功臣、不是货真价实的国家栋梁?尽管这一切一切,都是事后我们才明白的。

    可是,我有时又想,我们这自封的功臣又能被谁所认可。就像前边说的,谁去面向那大火烧死的四十个女孩子的地方鞠一个躬呢?

  • 历史已经全部记住,就看人们自己是否把它忘掉。


  • 不是怕死,而是怕活,这便是那个时代的荒唐。

  • 不去谴责专制者,反而去谴责受难者。

  • 上帝从来没说忏悔可以洗清罪过。


想法:

这本书和先前读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《我还是想你,妈妈》,写作形式非常相似。作者花费很多精力,采访了数个事件经历者,从中再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。

朋友知道我在看这本书,她问我,你会不会觉得太沉重。我说,其实还好。这些人能把他们的经历讲出来,或许就已经在时间的洗练下克服了许多,作家也无意对悲剧添油加醋。毕竟那段历史,本身就已经足够沉痛。

没有太多可说,因为历史在说话。有时我觉得,看似屈辱的过去,是留给后人的一道疮疤,只要碰到就会疼,只要疼就不会碰。我希望这道伤痕,也能永远在我心中作痛。

与大家共勉。

被屏蔽了,五千字书摘删了,以上是剩余的两千字。

“历史已经全部记住,就看人们自己是否把它忘掉。

-

10.6

这本书切实的影响到我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了,这些热闹开始与我无关,或者是面对这些阴影的时候,我的内心提醒我要警惕这样群体性的狂欢。

仿佛只被希望做一个‘用品’,或者是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‘应声虫’——在需要欢呼的时候发出声音,其他时候默不作声。

评论(1)

热度(11)